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鹽城作為新四軍重建軍部所在地,是鍛鑄鐵軍精神的中心地,有著豐富的紅色資源,烙下獨特的紅色印記。近年來,鹽城市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掘保護紅色資源,不斷放大紅色資源效應,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更深入地感悟信仰之力、理想之光、使命之艱、擔當之要,深入汲取建設“四新鹽城”的強大勇氣、智慧和力量。
紅色地標打造特色名片。通過地圖繪制、場館提升等多種形式,讓街頭巷尾處處都能感受新四軍鐵軍歷史,讓紅色遺存成為紅色地標。
投資1.5億元做好新四軍紀念館展陳提升,著力將新四軍紀念館打造成為全國新四軍題材館核心基地、全國一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全國鐵軍精神研究中心。充實華中工委紀念館、泰山廟新四軍軍部舊址等重點場所的展陳內涵,加大鐵軍文化標識的設置和宣傳力度。對零散烈士紀念設施開展搶救性保護工作,修繕烈士陵園、更新事跡展陳、提升周邊環境。目前128個烈士紀念設施全部修繕完畢,展現出莊嚴肅穆的陵園氛圍,呈現出各具特色的紅色文化雛形。
紅色故事賡續初心使命。持續豐富載體形式講好紅色故事,講好新四軍故事,教育引導青少年銘記革命先輩、群眾會講英雄事跡、黨員干部踐行先烈精神。實施“雙百工程”,組織百名宣傳思想文化干部掛鉤百個烈士命名鎮村活動,成立10支宣講分隊專題講、百名宣傳干部主動講、千名草根基層講,讓紅色故事在基層廣為傳頌。編印《新興英烈》《地名里的紅色故事》等烈士事跡匯編、紅色故事集等,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讓烈士可親可敬,讓紅色故事可信可讀。鐵軍精神持續“學”。開展鐵軍精神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農村、進軍營、進企業、進網絡“七進”教育活動,讓鐵軍精神處處體現、人人可學。內涵價值深入“研”。近年先后開展各類鐵軍精神研討會20場(次),征集、發表關于新四軍鐵軍精神研討文章300多篇。
紅色文化豐富精神供給。深入實施鐵軍精神文藝精品創作工程,著力推出“有筋骨、有血肉、有溫度”的紅色題材作品,淮劇《送你過江》、紀錄片《新四軍1941》、原創舞劇《烽煙桃花飛》、專場文藝晚會《紅色印跡》等文藝項目,讓廣大干部群眾在歷史再現中同心同向同行。紅色文化傳播賡續紅色基因。組織弘揚鐵軍精神的優秀文藝作品巡演、展覽,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力量,激勵鹽阜兒女堅定信念、攻堅克難、奮勇前行。依托“鹽瀆大舞臺”“十館聯動”紅色文化下基層等載體,廣泛組織文藝工作者、志愿者走進基層開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動,讓紅色文化真正浸潤鹽阜大地。紅色旅游發展弘揚紅色力量。實施“紅色文化+旅游”行動計劃,借助專業力量推進紅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加大新四軍廉政文化旅游專線、鐵軍精神現場教學線路、紅色歷史文化之旅一日游等紅色旅游線路的開發、推介力度。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紅色文化不僅是一種社會現象、傳遞一種文化信息,更重要的在于它是促進社會進步的重要資源,對教育全黨、引導社會、激勵人民具有重要作用。鹽城紅色文化因其共性的文化形態和強烈的地域特征,對傳承城市文化基因,凝聚城市精神,培育社會風尚,提升城市社會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放大紅色資源效應,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典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為鹽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精神指引和精神動力。
(作者為鹽城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