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般周末會帶著小朋友過來看看書,這邊書種類蠻多的,而且離家還近,特別好。”江蘇南京市江寧區湖熟街道新農社區夏莊村居民表示,自從有了知味書齋,大家沒事就會去那兒坐坐,讀書看報讓他們的業余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走入六月的夏莊村,所望之處路面干凈整潔,河流清澈透亮,溪水緩緩流進大池塘中,滿池菱角訴說著濃濃夏意。在這個花香滿溢的村落,一座樸實無華的石板房佇立在池塘與綠植內,這個融入大自然懷抱的別致房屋就是——知味書齋。
“多功能客廳”—居民服務新陣地
“之所以叫‘知味’書齋,主要核心源于‘三知五味’,分別是:知心、知農、知仁;鄉味、風味、趣味、韻味、情味。”知味書齋負責人劉陽在介紹書齋名的由來時說道。2018年11月,新農社區以創建夏莊示范區為契機,整合文化資源建成知味書齋,并在2019年年初對其進行了提檔升級。
據了解,作為社區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宣傳科學文化知識、調節居民關系的重點工程之一,如今的知味書齋已成為集農家書屋、黨群微家、網格管理服務站、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于一體的綜合性居民服務新地標,有力地推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近年來,湖熟街道深入排查基層社會治理中存在的‘痛點’與‘難點’,堅持邊學邊查邊改,著力解決街道部門、村(社區)等單位在基層治理時合力不足的問題,創新構建了‘三集四辦五到位’基層管理體系。”湖熟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而知味書齋中設置的網格管理服務站正是湖熟街道開展“三集四辦五到位”的創新舉措、破解基層治理難題的縮影。
“致富充電站”—科學致富新幫手
“知味書齋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基礎性農村文化建設工程,是完善社會主義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時代要求,對文化、經濟以及對農村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有著積極的作用。”知味書齋負責人劉陽介紹說,書屋開放后,社區居民多了一個學科學、學技術、了解致富信息的公共平臺。
據了解,知味書齋藏書3000余冊,目前已放置農業技術、養殖技術、新農村建設、經濟、法律、衛生、文化藝術、少兒等二十多種圖書,并配備了讀書桌椅、電視、DVD等設施,尤其是農業與養殖技術方面的書籍,受到廣大居民的“點贊”。“讀了書,有些大半輩子都沒搞懂的問題,都解決了,農民不就盼著這個嗎?”夏莊村村民談鳳銀笑著說。種類豐富的農業書籍幫助居民解決了生產生活中的各種困惑與難題,切實提高了居民群眾科學致富的能力和素質。
通過書屋配備的DVD投影設施,展示出新農社區水鄉田園、農耕風景,讓居民群眾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新農社區優美人居環境,老百姓也可以通過新技術觀看農業技術、科技科普、紅色教育等各類視頻,對于豐富居民致富技能有著不可忽視的實際意義。
“鄉村文化角”—文化惠農新舉措
為了充分發揮書齋的文化帶動作用,社區采取多層面、多渠道、多形式認真組織開展健康文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并引導群眾在農閑時間自發開展各種文化娛樂活動。書香鄉村閱讀的推廣,也為居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村風民風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去年夏天開始,我們在知味書齋開展了多次主題教育活動。”新農社區工作人員耿琪告訴記者,這些活動涉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新時代文明實踐、青少年讀書會、圖書漂流、親子手工制作活動等多個方面,極大地豐富了居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截至目前,書齋累計開展活動20余次,接待各級領導參觀8次,累計參觀人數100余人,受到各級領導以及轄區居民的一致好評。
說起為什么會建立這樣一座閱讀室,新農社區黨委副書記曹臘娣坦言,“之前有居民提過,能否在村上建個讀書室,這樣大家伙就不用大老遠去城里的圖書館了。”就是這樣一句簡單的提議,促成了知味書齋的建成。新農社區直面群眾反映的問題,本著“倡導文化、學習文化、享受文化”的理念,開會研究、確定方案、選址建設,“屋”盡其用,將原來的農副產品加工廠打造成如今村民心中的“文化圣地”。
新農社區用“腳步”丈量基層最真實的民情,用真心解決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有效地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據悉,知味書齋還將在之后推出“流動圖書室”,并與南京市江寧區圖書館“一卡通”管理系統聯網,實現三級異地“通借通還”,真正幫助居民做到少跑路、多讀書,切實豐富居民的業余文化生活。(龍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