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走進徐州市賈汪區磨石塘村,暖陽下的村落風景如畫,前來拍照打卡的游人絡繹不絕。
“以前,挖石拉煤的車子每天從這里轟隆隆開過,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通過人居環境整治,村里通上了柏油馬路、裝上了路燈,石頭墻和石頭房修舊如舊,旅游合作社也開了起來。”對比今昔生活環境變化,村民王麗頗有感慨。
在村黨總支帶領下,如今磨石塘村依托大景山、督公湖等旅游景區,打造出集文化旅游、休閑度假、康體養生于一體的旅游基地,一個個旅游項目陸續開發,老村莊蝶變田園景區。
近年來,賈汪區持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今年,該區以支部引領、黨員帶動、群眾參與為抓手,下功夫做好“三部”“四沿”“五旁”等重點領域環境提升,建立起覆蓋全區404個自然村的村莊環境長效管護機制,加快推進和美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不牢河蜿蜒而過,岸上楊柳依依、鳥語花香,這是大吳街道鹿莊社區紅色古渡口整飭提升后的樣子。而昔日的渡口,河面漂浮著垃圾,周邊居民苦不堪言。
“今年,社區‘兩委’立足實際,挖掘現有資源,因地制宜繪制‘規劃圖’,聚焦主干道路、村內、河邊及溝渠等重點領域,全方位開展人居環境整治。”鹿莊社區黨總支書記常立剛說,“臭水溝”變為“生態走廊”,村民有了垂釣、下棋、健身的好去處。
繪美鄉村,擦亮鄉村振興幸福底色,賈汪基層黨員爭當先鋒。潘安湖街道瓦店社區成立黨員先鋒隊,因地制宜對500余米的社區中心路進行改造升級,并將煤車、鐵軌、煤礦老物件等融入礦工印象街,改善群眾居住出行環境的同時,留住一代人的時代記憶;以早熟草莓生態采摘著稱的賈汪現代農業產業園,建立起人居環境整治巡查機制,明確保潔人員、村“兩委”成員職責,形成領導干部帶頭干、全民參與合力干的濃厚氛圍……
從“一片美”向“整體美”提升,賈汪廣泛動員,在全區范圍內開展“整潔有序習慣好 文明程度大提高”行動,引導大家主動參與環境衛生維護,推進實施庭院、居室、廚房、廁所、門前“五星級整潔有序人家”創建工作,以庭院“小美”帶動和美鄉村建設“內外兼修”。
大吳街道兩妥社區將人居環境整治納入積分制管理。“我們組織黨員、村組干部、群眾代表對居民居住環境保持情況進行打分、公示,對評分70分以上的,分4個等級進行生活用品兌換獎勵,并對房前屋后環境維持好、庭院美的住戶每月進行表彰。”兩妥社區黨總支書記吳過說,積分制管理提升了群眾參與人居環境專項整治行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如今,不少村民自覺參與到村莊清潔行動中,不僅把自己的家園清理得干凈整潔,還主動清理路邊雜草,爭取獲得更多積分。
黨員帶頭干,群眾齊上陣,變化看得見、摸得著。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的土盆村,依托豐富的農耕文化資源,先后建設紅石榴廣場、土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土盆葫蘆文化產業園等特色項目,吸引游客觀光游覽、研學采摘;潘安湖街道真旺村以休閑采摘、農家樂等產業為依托,著力加快民俗體驗等特色項目開發,以嶄新姿態迎接八方賓客……村容村貌發生巨大變化,村民的“錢袋子”也越來越鼓。□ 本報記者 張濤 通訊員 于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