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點星輝,集火成炬;凡人微光,溫暖四方。10月9日“中國好人”特別節目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社會與法頻道首播。節目講述了12位身邊好人平凡而感人的故事。這些“凡人義舉”傳遞了城市的溫度,為社會注入了積極的正能量,更在江蘇各地引發熱烈反響,激發了廣泛共鳴。
燦若星辰的“身邊好人”,用美德的點點星光,共同點亮了整個社會的道德晴空。“中國好人”宋樂在看完節目后,深感榮幸,他說:“雖然沒有親臨現場,但是‘中國好人’的節目氛圍深深感染著我,我相信,在好人的號召下,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好人的行列中來,共同為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中國好人”梅曉鵬看完節目后表示深感責任重大:“未來要將榜樣的精神內化于心,立足崗位、敬業奉獻、腳踏實地做好本職工作,在生活和工作中努力發揮模范作用。”“中國好人”劉愛東在感動之余向社會呼吁:“遇到需要幫助的人或事,大家不妨伸出援手,積極傳播正能量,讓更多人看到并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與美好。”
節目中,來自南京的“中國好人”李先南,以堅守諾言替犧牲戰友盡孝37年的故事不僅在行業內引發熱烈反響,也在社會各界激蕩起向上向善的力量。國網南京市江寧區供電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王璞說:“李先南同志能夠作為‘誠實守信’中國好人代表參加央視‘中國好人’特別節目,公司全體職工都感到光榮和振奮。公司黨委將以建成‘中國好人李先南’工作室為契機,構建‘工作室+志愿服務’工作機制,深入實施‘多一度溫暖’志愿服務行動。”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融媒體中心主持人曹軼婉說:“之前有幸參演了以中國好人李先南事跡改編的作品《諾言在肩》,被他37年如一日的至善至孝感動,看了今天的節目,再一次感受到李先南身上可愛、可敬的品質,真的很令人動容。”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李曉愚將李先南身上三個特別寶貴的品質概括成三個字:“信、孝、傳”。她說:“李先南不僅自己用行動在守信、盡孝,他還把烈士的故事分享給更多的人,特別是小朋友們,這其實就是在做精神的傳承。”江蘇省南京市江寧開發區學校五年級學生高琳茜在學校曾聽過李先南爺爺的事跡,再次被李先南的節目事跡感動:“看到李先南爺爺帶烈士的母親看病,為烈士的父親洗澡,而且堅持了37年,我覺得他很了不起,非常值得我學習,以后我一定要像李爺爺一樣做一個說到做到的人,還要好好學習知識,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
人生需要信仰驅動,社會需要共識引領,發展需要價值導航。東臺市委宣傳部干部孟卓榕帶著責任感和使命感向“中國好人”致敬:“祝福每一位勇敢而不自詡、敬業而不自滿、善良而不自恃、誠信而不自欺、純孝而不自苦的中國好人,你們是精神高地,是道德脊梁!”東海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秦小雨說:“好人們也是一個個普通而平凡的人,他們的種種善行義舉照亮了我們的心田,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傳播他們身上好的品質、好的精神,讓身邊充滿善意和愛心。”鎮江市委宣傳部道德建設指導處處長張金強在觀看節目后備受激勵,“作為精神文明建設戰線一員,我將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好人’李培生胡曉春重要回信精神,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改進創新文明培育工作機制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健全完善道德典型培育選樹、學習宣傳、關愛禮遇機制,營造見賢思齊、崇尚英雄、爭做先鋒濃厚氛圍。”
與善人游,如行霧中;雖不濡濕,潛自有潤。以“中國好人”為代表的千千萬萬身邊好人,他們用一個個充滿人間煙火味的故事使人們從中感悟到在平凡的生活中也可以匯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進一步凝聚了弘揚善舉、身體力行的共識,使之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強大動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起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