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一只棱角分明的玲瓏粽子、系一根祈福納吉的五色絲線……6月8日,在揚州市廣陵區汶河街道仁豐里歷史文化街區,一場以呈現地方端午習俗為亮點,集傳統祭祀、古風互動等活動于一體的民俗活動火爆上演,吸引數千市民游客前來體驗。
現場,由“迎神”“祭酒”和“飲福受胙”等12個篇章組成的端午祭祀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在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夏梅珍的引導下,市民游客跟隨主祭共行祭祀禮,共祭先賢屈原、伍子胥,傳承端午文化。只見夏梅珍用毛筆吸飽雄黃酒,為在場的孩子們依次畫額,用艾草蘸取蘭湯,在孩子們的雙手、額間、脖頸處輕輕拂過,以此寄托美好祝愿。
在仁豐里北入口,青箬葉、白糯米、紅赤豆,滿街粽子的清香,不僅吸引來古城“打卡”的游客,來自揚州大學的外籍留學生也被吸引得挪不動腳,目不轉睛地盯著志愿者手中躍動的粽葉和棉線?!鞍兆涌瓷先ト菀?,做起來還是很難的,我喜歡吃粽子。”留學生馬魯夫說。
街巷深處,一場別開生面的簪花活動正在進行。端午與高考相遇,市民游客參與互動演繹,佩戴絨花制作的金帶圍祈愿,再現詩意浪漫宋人習俗,同時寓意前程光明、一舉奪魁。在端午主題詩會現場,朗誦者們演繹了《龍舟》《屈原頌》等20個經典詩歌作品,用赤誠之心將詩篇韻律和深厚情感展現得淋漓盡致。
汶河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仁豐里深入挖掘傳統民俗節日內涵,端午節是重要一環,希望極具民俗文化特色的活動越來越紅火,散發更濃郁的揚州味道,以此激發街區消費新熱點,推動文化、旅游、經濟融合發展。
□ 本報記者 張韋
通訊員 朱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