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三一二國道仙隱北路段負責立交橋建設的五標項目部里分外熱鬧,來自五湖四海的工友們聚在一起過年,貼春聯、包餃子、做上豐盛的年夜飯……也別是一番滋味。通訊員 孫逸飛 本報記者 邵丹 攝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這個別樣的春節,多了一個新詞匯——“原年人”,即原地過年的人。作為“原年人”的你!今年怎么過年?是與家人團聚,還是堅守工作崗位?近日,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聚焦醫務工作者、在校過年的學生群體,一起感受他們的故事。
“心在一起,在哪里都是團圓”
2月8日,參加疫情防控救治工作的國家疫情防控救治組專家、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楊毅教授剛從黑龍江歸來,進入隔離期。這也意味著她今年再次無法和家人一起吃團圓飯。“今年我們和家人、科室的同事們一起視頻過年,算得上云團圓了!與去年過年時的緊張氛圍相比,今年看著大家和和美美,已經很愉快啦!”
在楊毅看來,選擇醫生作為自己的職業,不在家過年已是一種常態。“重癥患者在哪里,重癥醫生就在哪里,這是我們的職業要求。大家心在一起,就是團圓。”
在隔離點,楊毅依舊閑不下來,和同事們討論患者病情、搞臨床科研教學……一直處于“云工作”狀態。當收到遠方戰友們的新春祝福微信,她會偶爾暫停手上的工作,會心一笑。
“楊老師辛苦了!我代表黑河人謝謝您!祝新春快樂!牛年大吉!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闔家幸福!”“楊老師,感謝您的悉心指導和辛勤付出,祝您新春快樂!身體健康!萬事順意!合家歡樂!”“這一年辛苦您了,也在戰斗中贏得了同志們的尊敬和信任,新春快樂!”……一條條來自遠方的祝福短信,表達了東北同胞們的感激之情。
從2020年12月30日到2021年2月8日,楊毅跑遍了黑龍江省的黑河、綏芬河、綏化、哈爾濱四座城市。臨別之際,楊毅對一起堅守40天的戰友們表示感謝:“此次黑龍江疫情救治工作,是我從醫生涯中最難以忘懷的一次經歷!不斷刷新了我對新冠病毒的認識,使我得到不斷的學習和成長。當看到兩名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成功脫機,感到無比激動!哈醫大一院、黑龍江廣大醫護人員全身心的投入救治工作,無所畏懼的戰斗激情,讓我深受感動!”
當被問到新年愿望時,楊毅回復了簡短的4個字:“國泰民安!”接著,她補充道:“正是因為我們國家的制度優勢,大家團結起來共同努力,才能夠讓國內目前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除了醫務人員外,還有公安、志愿者等更多人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正是因為各行各業的人們恪盡職守,我們中國人才能過個團圓年。每個人心中有陽光,世界就充滿陽光!”
“在家過年,也隨時做好準備”
“今年倡導就地過年,我們全家在南京過年。兒子也收到了壓歲錢!”說起過年的感受,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潘純言語中充滿了喜悅。“我們家的年夜飯不算豐盛,但必不可少的是餃子。寓意更歲交子,團圓福祿。”潘純說,過兩天,一家人準備一起到人少的地方逛一逛,感受南京的過年氣氛。
雖然今年沒有回徐州老家過年,但潘純的心和老家的親人們在一起。“我們已經通過電話和微信互相拜年了,等到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們再帶著孩子、爸爸媽媽回到南京和大家一起再吃團聚飯。”潘純說,“希望疫情快快結束,讓我們所有人的工作生活回到正軌,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好。”
與往年相比,今年,潘純收到了來自湖北武漢的戰友和患者們的祝福:“新年快樂,牛年大吉!”“潘老師,去年謝謝你!今年有時間再來武漢!”……
去年大年初二,潘純作為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馳援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疫情的風暴之眼。他堅守金銀潭醫院ICU崗位,救治了近150名重癥患者。4月26日,武漢新冠肺炎重癥病人“清零”,潘純是最后撤離的重癥專家之一。回憶起初到武漢時的印象,潘純說:“冷清的車站,空蕩蕩的街道。當時的武漢,沒有過年的感覺。今年,一切都好了,愿武漢的親人們把2020年欠下的團圓補上!”
國有恙,召必應。但對家人來說,在潘純的心中藏著一份遺憾。“去年大年初一我和奶奶一起吃完飯就走了,本來說大年初二和外公吃飯的,卻沒來得及。”2020年,潘純的奶奶和外公都遺憾離世。奶奶臨別之時,曾托家人給還在武漢奮戰的潘純帶了一句話,“在武漢一定要好好工作救更多的人。”“我想,我和戰友們一起完成了她的心愿。”潘純說。
“去年的年夜飯,今年補上”
“去年的大年二十九,正是我們第一批報名參加援鄂的時候,一晃一年就過去了!去年沒來得及準備一頓豐盛的年夜飯,今年提前2天就開始采買了。”除夕當天,作為家中的大廚,南醫大二附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護士長陶連珊在家忙碌了小半天,做年夜飯最后的收尾工作。
在陶連珊家的年夜飯中,有南京人必備的素什錦,還有蛋餃、芋頭豆腐肉湯、紅燒魚、雞湯等硬菜。“你看,蛋餃像一個個小小的金元寶,寓意‘招財進寶,圓圓滿滿’,還有芋頭豆腐肉湯是我丈夫家鄉興化的特色菜,寓意‘遇好人,頭富’……今年在南京過年,我們還是把家鄉的特色菜端上了餐桌。”陶連珊饒有興致地介紹著幾道大菜的寓意。經歷過去年的疫情,在陶連珊的心中,一家人團團圓圓在一起,每天都是過年!
回想起去年春節,陶連珊感慨良多:“大年二十九報名后,我們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員就開始陸續做出發前的準備工作了。記得去年的年夜飯,也是我、丈夫和女兒三個人一起吃的,因為來不及準備,飯菜做得也比較普通。”陶連珊說,在飯桌上,一家三口都盡力維護著平靜的氛圍,刻意不提與疫情、武漢有關的事情,害怕會不會因為某一句話引起大家情緒的波動。
如今,一年過去了。除夕當天,陶連珊一家三口拍攝了一張全家福。咔擦,笑容定格,幸福滿滿!一樣的新年,不一樣的滋味。陶連珊道出了自己的新年愿望:“希望新的一年,疫情早日結束,大家平安健康,享受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 本報記者 葉 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