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晚上,在連云港市一院隔離病區,剛剛結束工作的重癥醫學科資深醫師陳曉兵脫下厚重的防護服,回到辦公室。在記錄了當天情況后,他拿出了手機:“媽,你們還好吧,孩子們聽話嗎,記得盡量不要出門,做好防護措施,家里要常通風。”當聽到兩個孩子喊爸爸的聲音后,這個大男人眼眶發紅,有些哽咽。在他和妻子奮戰在港城抗疫一線的時候,他的父母和兩個孩子遠在湖北黃岡——疫情嚴重程度僅次于武漢的地方。
援疆歸來即投入抗疫一線
陳曉兵剛剛結束為期10個月的援疆醫療回家不到2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得知醫院需要組建隔離病房集中收治患者后,他毫不猶豫報名:“我是醫生,考驗我的時候到了。”大年三十,陳曉兵和第一批16名醫護人員進入隔離病房,承擔確診新冠肺炎患者治療重任,夜以繼日守護患者的健康。他的愛人胡卡利在醫院檢驗科,也是忙碌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夫妻倆都是湖北人,這個春節,他們本打算回老家給陳曉兵的父親辦70歲壽辰。疫情發生后,他們兩人都投身一線防控工作。在一線為患者服務之余,他們也擔憂著身在疫情重點區域的孩子和父母。
1月18日,陳曉兵的父母為了減輕他們的負擔,帶著他們的2個孩子回到了湖北黃岡老家,隨后黃岡就“封城”了。“兩個孩子一個3歲,一個8歲,再加上老人,隨著湖北疫情的加重,我們的心都是揪著的。我每天都會給老人孩子電話科普注意事項,叮囑他們減少出門,就希望他們一切平安。”盡管如此,陳曉兵仍然不后悔自己的選擇,“我們從學醫的那天起,就牢記誓言,我們沒有什么豪言壯語,就是覺得既然選擇這一行,就得對得起這身白大褂。”
“他是我負責的患者,請讓我繼續留下來”
2月7日,在鮮花和掌聲中,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15名醫護人員走出隔離病房,完成了首次換崗。23名醫護人員主動請纓,接替他們繼續奔赴戰場。然而,醫院檢驗科醫生胡卡利卻發現,丈夫陳曉兵沒有出現在換崗隊伍里。
最終,陳曉兵的名字出現在了第二批醫護人員名單中,成為了唯一一位連續兩輪值班的醫生。原來,是陳曉兵主動向醫院黨委申請,留守病房、繼續戰斗。
在此前,陳曉兵剛剛結束為期10個月的醫療援疆工作,回家不到2周。那是什么原因,讓他沒有跟隨隊伍完成換崗呢?
陳曉兵說,所有的確診患者,我對病情比較熟悉,而且,他負責的危重患者還沒有脫離危險,我想我要留下來,不能耽誤危重患者的治療。
搶救危重型病例,他毫不猶豫沖在最前線
2月9日下午5點,一名危重型病例出現了突發狀況。
當時這名危重型病例出現呼吸功能衰竭,必須得插管。這是一個面對面的高危操作。在那樣緊急的情況下,陳曉兵沒有想到會不會被感染,也不知道當時防護到底到沒到位,就毫不猶豫地給患者做了氣管插管。
擁有10多年重癥搶救經驗的陳曉兵醫生,時刻繃緊神經奮戰在疫線。留守,是陳曉兵沒有絲毫猶豫的選擇,也是他重若千斤的承諾和牽掛。
陳曉兵說,我要在這里一直陪他到康復出院這一天。
“謝謝你,陳主任”
連云港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后,寫下一封感謝信。信中寫到,剛開始我很害怕,自己偷偷落淚,醫護人員頂著被感染的風險,對我悉心照護。因為有你們,我不害怕了,開始有信心戰勝病魔。
這位治愈出院的患者說,入院時候經常擔心,非常焦躁,“每隔一兩個小時給陳主任打一個電話,問病情。有時候甚至是晚上夜里打電話,但是陳主任都很有耐心,鼓勵我,說我還很年輕,各項指標都還可以,讓我堅持了下來。非常感謝陳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