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共青團沭陽縣委組織13名志愿者義務將一批蔬菜送到居民小區,為不方便外出購買蔬菜的老人、殘疾人以及疫情防控值守人員提供方便。 丁華明攝 視覺江蘇網供圖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無數白衣戰士堅守“抗疫”一線。為解除前線醫務人員的后顧之憂,我省青年志愿者通過提供“點單”跑腿服務、推出順風車項目、進行義務在線輔導,為他們搭起一座可靠的后勤保障橋梁。
不記名、不露臉、不接觸,這群“快遞員”微信工作群上搶單,到目的地后打電話,跟對方遠遠打個照面就交接東西——團省委成立省應急保障志愿服務隊,對接省級重點支援湖北醫院等單位,目前經過線上審核面試、防護培訓考核、簽訂服務協議、落實保險等,確定首批46名青年志愿者作為隊員。
“兒子到武漢后天天吃盒飯,昨天我買了些豆漿粉、牛肉干等食品,你們能幫忙寄過去嗎?”江蘇援助武漢醫療隊一名醫生的母親剛將求助“訂單”發到群里,東南大學成賢學院團委書記潘明烽就搶到了。他立即與這位母親聯系,嚴格遵循“不接觸”原則取件后,馬不停蹄趕到快遞點寄送,并在包裹的一角寫上“張醫生加油”。
成立省應急保障青年志愿服務隊才3天,志愿者楊谷中已完成10余個訂單,昨天接單后將物資派送到支援湖北醫護人員家時已經是晚上8點。 “一次次跑腿中,感覺自己好像成為醫護工作者的同行軍,哪怕做些小事,也很滿足。” 雖從未與這些醫護人員家屬或捐贈者見過面,楊谷中卻總感到,一種特別的默契和溫暖在傳遞。
為支援湖北醫療隊、南京公共衛生醫療中心隔離病區的醫護人員及其家屬提供生鮮配送、快遞收發、代購跑腿等服務,南京社區網格青年志愿者連日來一直很忙碌。鎮江團市委積極對接市衛健委與各醫院團委,摸排鎮江赴湖北前線醫護人員信息,電話征集、匯總他們家庭成員的需求,幫他們購買護士鞋、噴壺、衣物等防護和日常用品并寄往湖北。
無錫團市委聯合市衛健委組建了一支500余人的青年醫護志愿服務隊,包含臨床醫護、心理援助、急救醫療、檢驗檢測、衛生監督、病毒消殺、后勤保障這7個志愿服務小組,為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醫務人員提供接力志愿服務,募集28萬元用于為一線防疫人員購買應急包。
徐州團市委以“‘醫’為有你,‘益’起同行”為主題,成立市、縣兩級助醫青年志愿服務隊, “一對一”為赴湖北一線醫護人員家庭配備“青年保障員”,提供生鮮配送、快遞收發、代購跑腿等服務。在沛縣,醫護人員線上點單,就有“菜籃子”青年配送員接單、提供綠色采購志愿服務。
每天早上7點,志愿者李巖準時接送一名出行有困難的醫護人員上班,他車子后視鏡上系著鮮亮的綠絲帶。徐州泉山青年商會組建了一支近50人的“青商綠絲帶車隊”,為徐州主城區的醫護人員提供免費搭乘順風車服務,為徐州赴湖北一線支援的醫護人員家庭提供疫情防控期間免費出行服務保障。揚州團市委牽頭組建20輛車的“熊貓愛心車隊”免費接送,為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醫務人員提供交通保障。
很多醫護人員奔赴抗疫一線時是匆匆離家,有的都沒來得及跟孩子告別。“你不在家,沒人給我講故事。”“爸爸不在家,終于不用學英語了。”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陸遠8歲的大兒子給父親寫信說,孩子的英語學習以前一直由陸遠負責。
東南大學團委發起一項“關愛計劃”,為一線醫務人員的子女做好線上陪伴和學業心理輔導。該校研究生支教團的成員們自告奮勇紛紛報名,他們都曾在新疆、內蒙古等地開展過為期一年的基礎教育工作。
志愿者們聯系上了陸遠醫生,并與他的妻子對接。負責輔導孩子英語的,是東南大學第21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于路港和陳靜怡,2月9日,他們第一次在線上見面。于路港說:“小朋友開朗活潑,一見面就給我擺弄桌上的賽車玩具,還展示了他給爸爸寫的信和抗疫主題的手抄報。我和他約好網上授課、跟他一起玩。”陸遠的妻子說,孩子很喜歡志愿者大哥哥,說要給他“5分好評”。目前東南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已有30人投入到“關愛計劃”中,幫助近10名中大醫院一線醫護人員的孩子。
從2月11日起,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發起“公益線上家教”活動,面向社會開啟家長報名通道,優先為戰斗在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提供服務,提供公開課堂、作業輔導、才藝指導等線上公益家教服務。截至目前,已經有380多名志愿者報名,為多家醫院的醫務工作者分憂。
本報記者 楊頻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