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中午,宿遷市宿城區蔡集鎮牛角村,村民老徐剛吃完飯就迫不及待地拎著馬扎趕往“村晚”現場。“彩排時我就來看了會,有我們當地百姓從小看到大的蘇北大鼓、蘇北琴書等節目,熱鬧喜慶,愛看!”
巡游高蹺、舞獅,民樂合奏《鬧新春》、蘇北大鼓《孫悟空賀歲》、蘇北琴書《牽紅線》……到了下午,熱鬧的“村晚”在牛角村精彩上演。村歌唱起來,村戲演起來,特色非遺結合地方特色文化元素,為村民們奉上一場接地氣、年味足的聯歡會。
從臺下到臺上,從觀眾到演員,變換的是角色,不變的是喜悅。牛角村把“村晚”舞臺搭在村民家門口,用充滿“泥土味”的節目,講述著鄉村振興的新變化。淮紅小戲《送壽禮》講著鄉親們身邊的故事,形式新穎的相聲《文明有理宿遷人》把移風易俗的現代理念“吹到”觀眾耳旁。
除了文藝演出之外,“村晚”市集更平添了年味。村民們在看演出之余,還領到飽含新春祝福的春聯、“福”字,現場品鑒傳統非遺美食……熱在鄉村、樂在群眾,在村民的歡聲笑語中,“村晚”的村味、農味、年味愈發濃郁。“以前都是在電視上看晚會,現在我們家門口都有‘村晚’了,節目精彩,現場太熱鬧了!”村民蔡靜高興地說。
作為2025年全國春節“村晚”示范展示點之一,“牛村春晚”扎根鄉土、承載鄉音、凝聚鄉情,聚焦“全國大聯歡 牛角看村晚”主題,分為“看村晚,賞年味”“逛大集,品美食”“迎新春,享民俗”三大主題,演的是鄉親,說的是鄉音,唱的是鄉愁,舞的是鄉情,通過打造“村晚+非遺市集”的新春文旅活動,沉浸式體驗模式讓“村晚”煥發時代新風尚。
“辦‘村晚’、看‘村晚’已成為蔡集的新年俗,沾著泥土氣的各類節目及特色活動,讓村民參與其中、樂在其中,以文化‘軟實力’不斷賦能鄉村旅游發展。”蔡集鎮黨委書記馬文藝介紹,將把“村晚”作為繁榮群眾文化建設的有力抓手,進一步加強農文旅融合發展,努力把新時代鄉村振興之歌越唱越響亮。□ 本報記者 史偉 通訊員 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