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管亞莉,1978年生,漢族,2007年入黨,海陵區城中街道中山社區黨委書記兼居委會主任。先后獲得泰州市“十佳社區工作者”、泰州市勞動模范、泰州市最美基層干部、泰州市首屆“社工名師”、江蘇省優秀黨務工作者、江蘇省百名示范社區書記等稱號。
2022年,是管亞莉扎根社區的第18個年頭,從青蔥歲月到不惑之年,她把最青春的年華都奉獻給了她熱愛的這片舊街小巷,從打造社區服務品牌、創新老小區管理,到激活社區文化基因,她與社區同成長、共發展。
見到管亞莉時,是在烈日下,她正在社區開展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她熟悉社區的角角落落,熟悉網格內每戶居民家的情況。與居民交談時,她和聲細語,像是一位知心姐姐。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居民的事就是我的事。”這是管亞莉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她說,社區工作一定要接地氣,社區服務要“真實惠”。只有真正了解老百姓所思所想所盼,才能把社區服務工作搞好,讓老百姓收獲“穩穩的幸福”。
管亞莉不喜歡坐在辦公室,她更喜歡在網格里穿梭走訪。一次走訪中,她了解到,家住東城河路小區的曹奶奶年歲已高,老伴和兩個兒子因病相繼去世,平時一個人吃得很“馬虎”,燒一頓要吃好幾天。她陷入沉思,社區像曹奶奶這樣的空巢老人有很多,他們是否面臨同樣問題?她有了個大膽想法:辦食堂。管亞莉從物色商家著手,召開座談會一同協商,最終選擇了口碑好、服務好的劉記排檔作為助餐點,并取名為“聚福食堂”。
“每頓一葷一素一湯,9元錢,很實惠。有的老年人甚至每天乘公共汽車從較遠的地方趕來吃飯。”管亞莉告訴記者。今年5月,居民們還聯名寫了一封感謝信送到海陵區民政局,感謝社區對他們的關心和照顧。
為豐富社區居民業余文化生活,2018年以來,管亞莉邀請轄區有才華的老年人、大學生志愿者等到社區擔任“特邀講師”,開設葫蘆絲演奏、詩歌朗誦、京劇表演、古箏彈唱等12門課程16個班級,大家踴躍報名參加,每天都能在黨群服務中心看到前來公益課堂“打卡”的居民。為展示“學習成果”,社區每年都會辦幾場大型文藝匯演,社區的老年人在表演中重新找回自身價值,樂在其中。
轄區內人民東路小區,公共停車位只能停六輛車,周邊道路也沒有停車線,部分居民每天只能把車停到遠處的小區或者停車場,再步行回家。管亞莉多次和交警部門溝通,得到的答復都是該路段人流量不足,不具備劃停車位的條件。小區停車難,每天都是網格群的熱議話題,居民的抱怨像是一塊大石頭堵在管亞莉心里,她暗下決心,與其坐等改造,不如“就地取材”。
管亞莉主動邀請海陵區機關事務管理局來社區與居民一起協商,最終決定通過“錯時共享”方式來緩解居民的停車難題,海陵區政府大院每晚6點至早8點、節假日全天可為居民提供車位。緊接著,管亞莉又對鼓樓北路和東城河路兩個相通的小區采取聯合共治的方法,成立業委會,安裝道閘,這樣保證了居民不管多晚回家都有車位停車。
記者手記
真情付出都有回聲
俗話說: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秉持“為民服務”初心的管亞莉知道居民最需要什么,總會竭盡所能去回應群眾的需求和所盼。真情的付出,一定都有回聲,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事匯聚成無比強大的能量,讓她在社區這個舞臺上舞出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自成一番風景。
□本報記者 錢蘭 通訊員 周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