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這是什么,水稻,射陽大米的一種,現在就長成這樣,等你們開學的時候就開花抽穗了,到10月下旬你們就可以吃到香噴噴的大米飯了。”日前,在射陽縣海河鎮條海村田邊,農業技術人員正在指導一群孩子識別水稻、小麥、玉米等常見農作物。這是今年暑期,海河鎮余禮校外輔導站組織的一場社會實踐活動。
海河鎮余禮輔導站名聞遐邇,是由中國好人、海河小學退休教師李余禮生前創辦,服務對象絕大多數為留守兒童。今年暑期,該輔導站面向全鎮中小學幼兒園開放,正常開展英語情景對話、毛筆書法、音樂欣賞、寫作、兒童畫、水粉畫、葫蘆絲10多項興趣活動,滿足了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邵珊珊興奮地說:“在輔導站,我能選擇自己喜歡的書法和繪畫,有專門的老師指導我們。爸爸媽媽夸我,字寫得比以前漂亮,我很高興。”
除了在職骨干教師、離退休老教師等主力軍外,農業科技人員、志愿者、家長代表等各種社會力量也紛紛加入校外輔導員隊伍,帶領孩子們走到戶外,增長各方面的知識儲備。在海河高鐵站外,學生查李思雨說:“我姐姐,她在南京讀大學,以前出門很不方便,現在高鐵直接通到家門口,十分方便,我也坐過高鐵了。”
校外輔導站,不僅贏得學生的喜愛,同樣也受到家長的稱道。“我是一名家長,也是一名志愿者,通過全程參與這樣的輔導活動,我覺得將孩子放在這樣的輔導站,孩子開心,我們家長也放心。”家長顧素珍的臉上抑制不住喜悅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