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為不斷豐富群眾夏夜文化生活,近年來,盱眙縣各文明實踐所(站)積極了解群眾需求、創新服務模式,不斷推出各類夜間文化生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
夏日的夜晚微風輕拂,白天的酷熱漸漸散去。官灘鎮古禹文化廣場成為歡樂的海洋,人們扶老攜幼到廣場游玩。一場精彩的文藝演出正在中央舞臺上上演,臺下不時爆發出熱烈掌聲與喝彩聲;附近的籃球場上,鄉村體育賽事正在進行,球員們揮灑汗水、激烈角逐;煥然一新的夜市吸引著來往群眾的目光;安靜的書吧內,孩子們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
太和街道舉行的“‘攤’玩夏夜、悅享文明”跳蚤夜市成為當地群眾夜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附近居民在廣場售賣閑置物品,分享、體驗環保生活理念,享受資源共享帶來的樂趣。
盱城街道70余場路邊音樂會火熱開唱,當地群眾、游客跟隨旋律搖擺歡呼,現場激情洋溢。在第一山歷史文化街區,黃梅戲、泗州戲接連上演;占地5萬平方米的“尅街”集餐飲、文創、娛樂、演藝于一體,充滿時尚氣息,滿足群眾多樣化消費需求。
盱眙縣以“守正”為基,創新拓展文明實踐陣地,通過陣地互促共融,突出文明實踐“夜精彩”,讓群眾參與更便捷。淮河鎮舉辦17場“唱響星夜”文藝演出,開展16場“書香伴盛夏、夜讀悅快樂”活動,參與群眾逾萬人。
馬壩鎮楚東社區“文藝輕騎兵”在楚東廣場上演非遺說唱、扭秧歌等精彩節目,農民演、演農民、農民看,現場熱鬧非凡。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不忘逛一逛夜市,購買心儀的手工藝品、品嘗可口的小吃,人們的歡聲笑語在夜空回蕩。
每天晚上7點多鐘,古桑街道6個村(社區)的文明實踐站都會放映電影。村民們自帶小凳子,圍坐在大銀幕前。家住花園小區的張奶奶說:“老電影勾起了我們小時候的回憶。看電影時還能和老姐妹、新鄰居拉拉家常,日子過得真滋潤。”■通訊員 丁德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