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初藏,冬韻如約。連云港市連云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適應季節變化,拓展文明實踐形式內容,開展豐富多彩的“溫暖秋冬 幸福同行”系列文明實踐活動,以貼近群眾需求、服務群眾生活為導向,讓文明實踐“熱”起來,群眾心中“暖”起來。
送學上門,理論宣講潤民心
秋冬季節,為方便轄區年齡偏大、行動不便的老黨員,連云街道硯航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送學上門 溫暖秋冬”主題宣教活動,通過入戶走訪的形式,為轄區居民送去紅色書籍,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老黨員們講解黨的最新思想以及民生政策新變化,使轄區居民思想“不掉隊”、學習教育“不缺課”、組織關懷“隨時在”,來增強黨員群眾的歸屬感。
小漁船上,鄉村振興故事振奮人心;農家書屋里,“精神食糧”鼓足干勁;文明實踐站內,宣講員帶來煙火氣息“小故事”。近年來,連云區組建“小螺號”“山海大講堂”“桃源講堂”“云嶺課堂”“海州灣大講堂”等特色宣講團隊,圍繞“誰來講”“講什么”“給誰講”,開展全方位、立體式、分眾化宣講活動,用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將黨的理論送入千家萬戶。
閱讀手工,非遺文化貼民心
“我用小時候的玩具換到了那本恐龍故事書,好開心!”一位小朋友邊翻閱換到的繪本邊說道。冬日的暖陽灑在云山街道云和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小廣場上,一場歡樂溫馨的“以物易書 共享‘悅’讀”活動拉開序幕。小朋友們手拿舊玩具、文具等物品,迫不及待地拉著家長們來到桌前,翻看桌上擺放的書籍,“物色”自己想要換取的圖書。隨著晚上夜幕降臨,高公島街道黃窩村村民們走進海島書房,翻開一本好書,靜享夜讀時光。
初冬乍寒,變的是溫度,不變的是文明熱度。“螺鈿又稱螺甸、螺填、鈿嵌、陷蚌、鈿螺、坎螺以及羅鈿等,螺鈿是中國特有的傳統藝術瑰寶。”連云街道陶庵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志愿者老師邊為居民們示范螺鈿胸針的制作方法過程,邊介紹非遺螺鈿的歷史淵源和藝術價值。居民阿姨們輕握制作工具,時而低頭專注地挑選合適的螺鈿片,時而小心翼翼地調整角度進行鑲嵌,創作出獨一無二的螺鈿胸針,在流光溢彩中共享非遺之美。
聚焦需求,關心關愛暖民心
群眾需求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在哪里。這個冬季,關愛服務溫暖了一座城。“秋冬季是常見的支原體肺炎以及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等傳染病的高發季節,要注意預防,做到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海州灣街道海州灣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幾十位老年居民認真聆聽區疾控中心工作人員講解冬季傳染病的傳播路徑、預防措施以及感染后的應對策略。隨后,海濱中學志愿者們還細致地為現場老人們講解家庭必備衛生知識,如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等,幫助居民們養成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
隨著溫度的不斷降低,墟溝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在新就業群體間開展“溫暖秋冬”主題系列活動,將家的溫暖送到他們身邊。南巷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外賣騎手、快遞小哥送上裝有抱枕、防寒手套、暖手寶等暖冬貼心大禮包,暖“新”更暖心;院前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開展“書香‘悅’讀 與‘新’同行”新就業群體讀書分享會暨掃黃打非宣傳活動,通過閱讀分享、圖書盲盒、法律法規宣傳講解,讓這些“城市傳遞員”在工作間歇獲得更多的“精神糧食”補給。
連云港市連云區堅持守正創新,著力深化拓展,整合陣地、人才、項目等資源,始終努力將溫暖與關懷送到群眾身邊,傾力書寫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生動“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