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僅僅是工作,更是一種深沉的情懷。”教齡四十年,連云港生物工程中等專業學校教師倪子云說,在歲月的長河中,四十年或許只是短暫的一瞬,但對于扎根農場教育的他來說,這四十年卻是漫長而充實的旅程,承載著無盡的情懷與堅守。
懷揣夢想 走上三尺講臺
1985年,倪子云懷著對教育事業的熱忱和對家鄉孩子的關愛,來到東新農場東洋中學教數學,從此和教育結下了不解之緣,這一干就是四十年。1989年,他進入農場第一中學任教,1997年又來到了東辛農場職業學校任教(現連云港生物工程中等專業學校)。
“我是土生土長的農場人,剛工作的時候,農場學校都是低矮的紅磚瓦房,薄薄的門窗玻璃很多帶著裂紋,條件簡陋,教學資源匱乏,但孩子們那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堅定了我要留下的決心。”倪子云說。
那時候沒有打印機,需要紙質版資料以及試卷,都是自己動手刻鋼板,然后在機子上刷上油墨,一張一張地推。那時候沒有多媒體教學軟件,最好的教輔工具就是一塊小黑板。那時候大家都早早起床,爭著上早、晚自習。回憶起四十年來的點點滴滴,倪子云如數家珍。
欣賞孩子 關愛學生成長
作為一名老師,倪子云認為每一名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要關愛、欣賞他們,發現他們的閃光點。采訪的過程中,他回憶剛工作的時候,農場并不富裕,經常有學生輟學。記得有個姓季的女孩子非常聰明,因為家庭貧困,上不了學。倪子云多次家訪,并說服學校領導免除了她的學費,最終家長同意讓孩子繼續讀書。后來,這個孩子考上了研究生,通過學習,改變了命運。
干了將二十多年職業中學的班主任,倪子云不僅兢兢業業教書,而且擅長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他說,在一次學校組織的國慶文藝匯演中,他被班級的兩名男孩的歌聲吸引。經過和學生交談、和校領導交涉,高二下學期,兩名男孩子成功轉入了學校的藝術班,最終雙雙考入了南京藝術學院聲樂系。
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倪子云用發現的眼睛,激勵學生、肯定學生,成為他們求學路上的明燈。他和學生亦師亦友,在生活上給予關懷,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在思想上給予指正,讓每個孩子都能發揮所長,成人成才。
桃李芬芳 不忘教育初心
三尺講臺是教書育人的最前線。這些年來,倪子云憑借對教育事業的熱忱和強烈的責任感,不斷提升自我,創新教學方法,所帶班級班風積極昂揚、學習氣氛濃、學生成績優異。在2000年和2005年,他指導的初中三年級學生多人獲江蘇省初中數學競賽一等獎,并且個人多次在《中學生數理化》《師語論壇》上發表文章,多篇參賽論文獲江蘇省教育學會一、二等獎。2007年獲“市先進個人”稱號,2010年所帶的班級獲江蘇省“先進班集體”稱號。
他說,四十年來,自己的教育工作沒有轟轟烈烈,只有平平淡淡。在太陽雨、康緣藥業、豪森藥業等港城知名企業,都有他的學生。不少學生也在南京、無錫、上海等城市落戶,他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奮斗、發光發熱,就是自己最大的成就。
雖然即將告別講臺,但他對農場教育的情懷將永遠留在心中。他相信,會有更多懷揣教育夢想的人扎根農場,孩子們也將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記者 韓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