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已至,溫暖如故。為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打造暖意融融的秋冬生活,江蘇如皋如城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以“溫暖秋冬”為主題,以節日、節氣為契機,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貼近群眾實際需求、服務群眾日常生活的文明實踐活動,將溫暖與關懷送到群眾身邊,以“暖行”促“暖心”,推動文明實踐“升溫”,為群眾幸福“加碼”。
文化為核,厚植傳統根基
“五彩餃子代表對多彩生活的期盼,吃了這餃子啊,今年冬天就更幸福啦......”立冬當天,如城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組織長巷社區、迎新社區、陸橋社區文明實踐員走進長巷社區鄰里中心開展“暖皋·一起迎立冬”主題溫暖秋冬文明實踐活動,讓居民在寒冷的冬天感受濃濃的溫情?;顒蝇F場熱鬧非凡,居民們一邊包餃子,一邊嘮家常,共同感受平凡的美好。
(文明實踐員與居民們一起包餃子 徐慧攝)
入冬以來,如城街道35個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依托轄區百姓茶館、農家書屋等陣地,邀請百姓名嘴、文化名人開展“一起迎立冬”“一起來直播”“一起學理論”等活動,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盛宴,為轄區居民呈上兼有趣味與內涵的精神食糧,拉進鄰里距離,讓居民在寒冷季節感受到濃濃的社區關懷。
非遺潤苗,引領學生筑夢
“同學們你們看,做糖畫其實很簡單,像我這樣慢慢倒糖液,控制好流速,想好你要做的圖案,這樣就制作完成啦?!痹┣跋?,如城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組織仙鶴社區、迎新社區、陸橋社區、錢長村文明實踐員走進如城小學開展“一起迎新年”溫暖秋冬文明實踐活動,邀請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與孩子們觀賞體驗非遺木偶戲、制作品嘗非遺糖畫、創作非遺新年剪紙作品、放飛夢想氣球,共迎新年。
(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教學生做糖畫 徐慧攝)
“太好了,我也會自己做糖畫啦!”“哇,你們看,這個木偶居然能做這么多動作,太厲害了!”活動現場,孩子們“哇”聲不斷,感受到指尖上的非遺魅力和傳統技藝中蘊含的工匠精神,激發了他們對祖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自豪感與歸屬感。今年,如城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大力開展非遺進社區、進學校、進鄉村等六進活動,通過線上+線下,惠及人數近萬人,豐富社區居民、學校學生的精神生活,為宣傳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助力。
情暖社區,增進民生福祉
“阿姨們,你們辛苦啦,我們社區食堂一早煮的臘八粥,趁熱吃啊!”臘八一早,如城街道許莊社區鄰里食堂的工作人員就開始忙活起來,浸泡、烹煮、調味、燜燒,經過幾個小時的熬制,熱氣騰騰的臘八粥出鍋,文明實踐員們向轄區居民、特殊群體、環衛工人、新業態人員免費發放了1200余份暖心臘八粥,居民紛紛點贊?!爸x謝你啊,小何,你這臘八粥喝下去,身暖,心更暖!”居民李阿姨一臉欣慰地說道,這樣的活動讓大家伙兒感受到社區的關懷和溫暖。
(文明實踐員給環衛工人送臘八粥 徐慧攝)
一直以來,如城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都堅持將居民需求放在首位,提升活動溫度,將人文關懷融入活動。通過“溫暖秋冬”系列活動,組織志愿者上門關懷獨居老人,為他們送上棉被、暖手寶等物資,陪他們共度節日,讓溫暖在寒冬傳遞;聯合企業舉辦就業幫扶,為居民提供就業機會,增強社區發展活力;聯合醫療團隊深入社區,開展義診、健康講座,為居民身體保駕護航......增強大家對社區認同感和歸屬感,為活動的長期開展奠定良好群眾基礎和品牌效應。
淺冬凜冽,微芒煦煦。下階段,高新區(如城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將繼續著眼社會需求和基層關切,持續開展以“溫暖秋冬”為主題,惠民生、有溫度的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持續拓展服務半徑,矢志把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打造成群眾觸手可及的“暖心家園”。讓文明的光輝傳遞在每位群眾心間 。(吳慧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