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村”字打頭。今年以來,江蘇如皋持續解鎖新花樣、新玩法、新模式,推出了一批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群眾參與度高的“村系列”活動,既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激發了新時代文明實踐鄉村活力。
這一股村“真”最難得
村民也能走上T臺當模特?在如皋吳窯,答案是“可以!”
夜幕下,舞臺上燈光璀璨,“村秀”開始上演。身著民族服飾,手持家鄉特產,村民們走上T臺,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用獨特且接地氣的方式展示家鄉風采。臺上,村模們有模有樣;臺下,父老鄉親掌聲連連。
“我發現村里愛跳舞的老百姓特別多,便想著成立一支村舞蹈隊。”吳窯鎮吳窯社區黨總支書記郝志剛說。可當坐下來開會討論時,村民們卻拒絕道:“我們只會種地,哪會上臺表演。”這句話反而給了郝志剛靈感——把種地搬上舞臺。于是,村晚舞臺上,一個個“超模”農民阿姨挎著菜籃子、扛著鋤頭,用一場接地氣的時尚“農耕秀”引爆全場,在如皋刮起了“最炫民族風”。
吳窯鎮也會積極嫁接鎮級資源,推動吳窯社區“田間村模秀”、陳家村“舞動夕陽紅”等更多小村活動走上舞臺、秀出風采。村民當主角,“說”的是身邊鄉事,“唱”的是熟悉鄉音,“演”的是樸實鄉民,一個個由農民自編、自導、自演的節目,用真誠樸實的方式展現了農民精神新風貌、農村生活新變化、鄉村振興新氣象,表達出農民對美好生活的真切期盼和向往。
這一種村“樂”最獨特
“蝸牛的眼睛在哪?蝸牛適合什么樣的棲息環境?白玉蝸牛吃什么?”國慶假期期間,位于立新社區的白玉蝸牛繁育基地熱鬧非凡。孩子們在鄉村中游學,領略白玉蝸牛的神奇魅力,感受鄉間田野的樂趣。
“預備,跑!”隨著一聲令下,黃石社區開啟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村跑”大賽,選手們在奔跑中擁抱大自然欣賞風光秀麗的鄉間田園,眾多鄉村秀美景色和鄉村振興成果在“村跑”賽事中被看見。
“小村樂一天”活動現場,普法宣講、體育競技、文藝演出……一個個鄉土氣息濃郁、熱情洋溢的表演,讓觀眾真切感受到新農村、新農民的新面貌。
“村研學”“村跑”“村樂”……遍地開花的“村”字系列活動為百姓的生活添上一抹動人的色彩。越來越多的你我,在熟悉的鄉音、飽滿的鄉情中,擁抱鄉村,愛上鄉村。“村字號”文體活動一方面滿足了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了人們的幸福感、獲得感;另一方面,也撬動了扎根鄉土的豐富文化資源,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在這里,揮灑的是發自內心的熱情,流露的是不加粉飾的快樂。
這一波村“播”最紅火
吊瓜籽干炒后食用,質脆肉滿,香氣濃厚,是休閑食品瓜子中的極品。吊瓜不僅籽可以食用,其根、莖、葉、果皮均可入藥……一部小小的手機前,何柳村吊瓜子種植戶孫青正在與種養能手們做直播交流。
“抓住電商的風口,土特產也可成為‘網紅’產品。”讓土特產出圈又出彩,離開“深閨”,走出“深巷”,被更多人所熟知,網絡直播作為電商發展的新業態,引領電商模式不斷創新。
吳窯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組織新媒體從業人員、種植養殖能手開展“小村直播間 帶火家鄉味”主播互動交流活動。一旁,文明實踐員引導大家進行直播演練,種植養殖能手們拿出瓜蔞子、鵪鶉蛋、水蜜桃、觀賞盆景等特色產品,在鏡頭前介紹展示,讓農產品插上“云翅膀”。他們表示,希望發揮好自己的流量作用,帶火家鄉味,讓企業、農民足不出戶把更多產品推介出去。
近年來,吳窯鎮持續壯大鄉村電商人才,提高網絡直播專業水平,以培育“網絡文明直播間”為抓手,加快網絡文明建設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讓家鄉特產、鄉村味道“云上”出圈。電商及直播帶貨發展起來以后,多渠道增加了村民的收入,給他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不斷出新、“原汁原味”的“村”IP繪就了持續綻放光彩。如皋通過“文明實踐+”的創新形式,讓“村字號”的風吹拂廣袤鄉村,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不斷為群眾的幸福生活添磚加瓦。
(賈軼群 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