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莊村的抗疫一線,活躍著這樣一群年輕的身影,他們中年齡最小的16歲,測溫掃碼、入戶統計、核酸檢測......這些年輕人紛紛投身志愿崗位,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寫就一份份特殊的暑假作業
請黨放心,沖鋒在前“看我的”
“我是一名幼托老師,在戰‘疫’的關鍵時期,我覺得應該挺身而出、沖鋒在前。”在田莊村咽拭子采集點信息登記處,來自田莊幼托中心的王許娟正在查看行程碼、蘇康碼。她不僅自己來參加志愿服務,而且把她的同事也喊來一起參與志愿服務。談及參加志愿服務的初心,王許娟表示,如今疫情當前,就盡自己所能為抗疫出一份力。
田莊花苑卡口處,體型瘦弱的吉翔正查驗“二碼”。他是南通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的大二學生,暑期一回家就和父母一起參加了志愿服務。為了給在卡口年紀大的志愿者多休息會兒,他主動承擔了晚上最忙時間段的卡口執勤任務。一場雷雨突然而至,吉翔無暇避雨,套上一次性雨衣,又一絲不茍地投入到工作中。
迎難而上,扛起擔當“我能行”
“從上午四點半的準備工作開始到現在,還沒喝過一口水。”在田莊村的咽拭子采集點,夜幕已經降臨,結束了近15個小時連續工作的大學生志愿者蔡鑫聲音略微嘶啞。“我今天一共做了1000多份咽拭子采樣信息錄入。”
蔡鑫是長安大學大三的學生。暑期的一天,當聽到在社區工作的叔叔提起海安市全民核酸檢測壓力測試要啟動,決心協助社區核酸檢測點的采樣工作。由于長時間穿著防護服,工作結束后,蔡鑫全身都是濕的,臉上也都是壓痕,但他很高興,“作為年輕人,在關鍵時刻出一份力,義不容辭”。
不負韶華,共克時艱“有我們”
“我也沒做什么特別事,就是拍拍照片”,來自田莊村26組的預備黨員王建華謙遜地說。小王不愛說話,卻是一個有心人,通過在社區當志愿者,貼宣傳畫,給老人開具乘車證明,參加核酸檢測點和疫苗接種點服務的經歷,他收集材料并回來制作成視頻,發放在視訊號上,讓更多人看到疫情防控一線的真實工作。
和王建華一樣,就讀于浙江大學的研究生常海穎是田莊村“志愿紅”亮麗色彩中的一抹,假期里她積極響應號召,第一時間加入疫情防控的“戰斗”中。田莊村轄區村居民基數大,工作相對繁重,常海穎加入防疫隊伍后沒有任何怨言,全身心投入,服務時長160多個小時。
像常海穎等這群年輕人一樣,他們只是今年胡集街道田莊村通過招募青年志愿者參與防疫的一個縮影,一件件紅馬甲、一把把體溫槍,30名青年志愿者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當代青年有責任、敢擔當、能奉獻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