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有這樣一群醫務人員:他們既是彼此的愛人,又是相互扶持的同事;雖然在同一家醫院工作,卻在不同的科室忙碌,很少有機會在院內碰面;節假日里,他們想辦法將值班安排在同一天,只為能有更多陪伴彼此的時間……
身為醫務工作者,竭盡所能救治病人是他們的天職;身為彼此的愛人,他們的心中也有一片溫暖、一股柔情。在“七夕”來臨之際,記者走進通大附院,對話不同年齡段的雙醫家庭,暢聊漫漫行醫路上夫妻之間的默契、理解與支持。
因為工作相遇相知 開啟美好的姻緣
2022年5月27日,心胸外科主治醫師楊學超與眼科三病區護士曹楊領取了結婚證,成為通大附院又一對雙醫夫妻。“能在防疫一線遇見命中注定的她,我感到非常幸運。”楊學超回憶起與曹楊初見的場景,話語間流露出脈脈溫情。
“那是去年2月,身在防疫一線的我因為過度勞累引起感冒發燒,倒在了病床上,是她耐心、細致的照顧,讓我順利康復。”時隔一年有余,初次見面的場景依舊深深刻在楊學超的腦海中。有趣的是,楊學超當時并不清楚自己遇到的“她”是什么模樣:因為身在發熱病區的曹楊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把自己的身形擋得死死的。初次相遇雖然沒有甜蜜的浪漫,卻開啟了一段美好的姻緣。楊學超與曹楊二人在之后相戀的日子里,反復提及這段經歷,不期而遇的相識成為他們共同珍藏的回憶。
如今,曹楊懷上了可愛的小寶寶,這讓新婚不久的小夫妻興奮不已。“拿出做好本職工作外的全部精力來照顧她,就像當初她照顧病床上的我一樣。”楊學超笑著說,工作之余,自己的中心任務便是照顧自己的愛人,給予她無微不至的關懷與溫暖。
從“校園情侶”到同事
共同進步的愛情
“希望他不要過度勞累,平時注意好自己的身體。”長久的哽咽沉默之后,婦產科主任醫師葉青說出了自己的“七夕心聲”。一句再簡單不過的叮囑,卻是她發自真心的關懷,也將她的思緒拉回到20多年前。
葉青與劉琨在大學是同班同學,同在南通醫學院臨床專業學習。參加工作之后,他們又成為彼此并肩作戰的同事。“雖然身處同一個單位,但他是心胸外科的,我在婦產科,平時在醫院里幾乎不怎么碰面,哪怕在家中,相處的時間也不像平常家庭那樣多。”葉青感慨道,“工作雖然忙碌,但我們為同樣的理想奮斗拼搏,這種共同進步的感覺讓我感到幸福。”
同樣身為“校園情侶”的卞婷婷與姜岱山二人也是通大附院的醫務人員,他們相互支持、共同成長的故事,讓記者再次感受到愛情的美好。
“我和他本科念的是同一個專業,研究生也是同學,畢業之后在同一家醫院工作。”卞婷婷介紹。結婚后的12年間,夫妻二人在生活中的閑暇時分,討論最多的是臨床研究或科研上的問題。平時忙起來夫妻二人亦很少碰面,雙方都很珍惜在一起的時間。“最難忘的是2020年姜岱山援鄂的那段時光,分隔的40天彼此都非常想念。我讓他每天都報一遍平安,收到消息后晚上才能安心入眠。”卞婷婷說。
彼此情意見于細節
平平淡淡也是真
“我們結婚也有30多年了,平時沒有什么你情我濃的話語,但對彼此的關心雙方都能感受得到。”作為通大附院資歷較老的醫務人員,原大外科護士長陸鳳英表示,真摯平淡是她與朱銘巖數十年情感生活的真實寫照。
回顧與愛人朱銘巖相伴的往日時光,陸鳳英感慨不已,彼此都遇到了“對的人”。同樣身為醫務工作者,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對方的處境和難處,彼此間的幫助與支持也為兩人的愛情增光添彩。
“行醫路上,我不斷提升自己的學歷資質。我的愛人時刻幫助我、鼓勵我,堅定地站在我身邊,是我和我的家人最堅強的后盾。”陸鳳英利用閑暇時間提升自我,一路從中專生念到研究生,成功背后離不開身為教授的愛人的幫助。而當朱銘巖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難題時,也會與陸鳳英一同探討。“這一塊的工作能不能做得更好?”“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日常相處間,夫妻二人對工作的討論多于情感的表達,都致力于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幾十年一路走來,陸鳳英將自己對愛人的深情藏在細節之中,更在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一句關心的叮囑、一餐美味的早飯、一個默契的眼神,勝過千萬遍重復的“我愛你”。
(記者李波 俞鑫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