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東街道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回收屋。 蔣嬌嬌 李慧攝
2月23日早上7點30分,市區學田街道天龍逸園小區門口的“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點”處,陸續有居民投放生活垃圾,巡查員唐鶴林和督導員王義在垃圾廂房前忙碌不停,“定時定點定人督導的管理制度很有效,小區環境變好了,垃圾量也減少了。”
天龍逸園于1月9日全部撤桶。居民在固定時間段到集中投放點分類投放垃圾,垃圾廂房和投放點開放時間原則上為上午7:00—9:00,晚上6:00—8:00,其余時段封閉投放口,禁止投放垃圾。“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點”的巡查員和督導員由天興物業的工作人員擔任。天龍逸園所在的千禧園社區成立了以“黨員+居民代表+物業人員”的垃圾分類宣傳引導小組,許多退休老黨員成立志愿者隊伍不定期上門宣傳。“天龍逸園是市區首個智慧小區,垃圾投放點在建設時就安裝監控設施,接入小區安防管理系統,在指揮中心大屏上24小時實時監控垃圾分類投放情況。小區還設立了紅黑榜,半個月公示一次垃圾分類好與不好的現象,提高居民主動分類的意識。”學田街道城市綜合辦公室副主任倪蓓紅告訴記者。
同樣擁有“智慧”的垃圾投放點的還有城東街道東昇花園。東昇花園一期于1月12日全部撤桶,街道在東昇花園一期的“城東街道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回收屋”安裝了智慧督導廣播和監控。城東街道城市綜合辦公室陳洪鈺向記者介紹“智慧環衛管家”系統:“有人經過垃圾分類房旁,智慧督導廣播就會感應并播放宣傳語錄,垃圾亂扔在垃圾房前廣播也會立刻警示他不要亂丟,還會被監控拍下,我們在‘智慧環衛管家’系統中能看到是誰違規亂扔垃圾。”
為了提高居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天龍逸園和東昇花園都放置了“愛分類愛回收”的可回收垃圾箱,1公斤的可回收垃圾可獲得1元,滿20元后可以提現。“可回收垃圾箱很受年輕人歡迎,投放在里面還可以減輕垃圾分類房的壓力。”唐鶴林說。
天龍逸園與東昇花園是崇川區1月份啟動的2個“三定一督”四分類垃圾投放試點。由于廚余垃圾從原先三分類的其他垃圾中分離出來,天龍逸園廚余垃圾每天只有一到兩桶,垃圾總量也比分類前減少了四桶。今年1月份,崇川區共啟動了15個試點小區,目前試點的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廂房基本都已落地,部分小區還在逐步撤桶,居民還在適應階段。“居民在定時投放的時間之外,垃圾沒處放,就會扔在小區樓下或者垃圾分類廂房前,這種現象依然存在,但比剛投放廂房前減少了很多。”崇川區垃圾分類辦公室王強說。2月2日,崇川區政府通過了《崇川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要求繼續推進“定時定點”四分類小區建設。
全市在各小區試行生活垃圾分類“三定一督”時也遇到不少阻力,市民有各種顧慮:“垃圾廂亭在自己樓棟前會有‘異味’、垃圾廂亭回收垃圾時間太短、垃圾廂亭離自己樓棟遠、垃圾在家中分類很麻煩……”針對這些問題,市垃圾分類管理處、區垃圾分類辦、街道、社區、物業主動聽取意見,不斷進行調整。小區根據居民的反饋來確定垃圾廂亭位置、樣式,用逐步撤桶的方式,讓居民逐漸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生活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點安排督導員和巡查員現場指導和巡察。街道、社區和物業派出工作人員上門入戶宣傳,教居民在家學會分類。
目前,全市垃圾分類試點已有成效,“三定一督”試點工作將持續推進。市城管局垃圾分類管理處處長施麒華告訴記者,下一步,全市將新增100個垃圾分類“三定一督”試點小區。市環衛處將健全責任機制、指導機制、協商機制、宣傳培訓機制、分類回收機制、生活垃圾分類達標小區管理機制,新增200個省級垃圾分類達標小區。
本報記者 李慧 蔣嬌嬌 實習生 馮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