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志愿者禮遇之城”,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助力賦能。日前,《張家港志愿者禮遇辦法》正式實施。其中,增加社會化禮遇的比重成為優化升級重點。張家港市志愿者協會工作人員王飛說:“新的禮遇辦法突出社會化禮遇的新特點,既投入財政資金用以保障,又引導社會資源作為補充,以此營造崇德向善的社會氛圍。”
2014年4月,張家港在全國縣級市中率先出臺《張家港志愿者禮遇辦法(試行)》,為志愿者提供榮譽評定、物質獎勵、人身保障等多方面的禮遇,引領“好人好報、德者有得”文明新風尚。到2020年3月底,該市共有3.2萬名志愿者享受到各類禮遇。這不僅在全社會樹立“好人有好報”的價值取向,更促進志愿服務工作良性循環。目前,該市共有注冊志愿者人數約17.7萬人,志愿團隊1209個,累計志愿服務活動時長超398萬小時。
今年3月,張家港市對原試行辦法進行優化升級,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增加了社會化禮遇的比重。張家港首批12家愛心商戶和企業組成志愿者禮遇商戶聯盟,商戶聯盟可為志愿者提供食品飲料、生活服務、文化體育、醫療健康等各方面的禮遇產品,志愿者憑借累積的志愿積分,可自助兌換。
新辦法還明確將對表現突出的專業志愿者、團隊管理者,優先推薦參加志愿服務、社會工作專業培訓,并納入志愿者人才庫,進一步推動志愿服務專業化、精準化;志愿者服務記錄將與該市信用體系掛鉤,根據志愿者個人志愿服務時間賦予相應的個人信用分值,并記入個人誠信檔案;對在開展、參與志愿服務活動中出現違反法律法規、志愿者守則和相關規定的志愿者將納入“誠信黑名單”進行曝光,并取消志愿者注冊資格,以杜絕為片面追求志愿者禮遇而產生弄虛作假的行為。(蘇州日報駐張家港首席記者 楊溢)